欢迎来到中国工匠文化网!
沿黄文旅
戏台上一场徽剧,把我带回那雅致的中国年代
发布时间:2021-03-23

如今的我们,听过了许多音乐,爵士的、摇滚的... ...

看过了许多酷炫的高科技电影,穿越的、星系的... ...

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这个世界五彩斑斓的有些累,甚至越发孤独。

于是,开始寻找过去久远年代的蛛丝马迹,去寻找那个认真且缓慢的年代。那时的街头巷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,逢年过节便出门听戏的古老习俗,人与人之间的热闹不知胜过今天多少。

古戏台上一出戏,就把我们带回那古老的中国年代... ...

曾经,但凡酬神祭祖都是要搭台演戏的。如正月十八的"汪帝会"、二月的"华佗会"、四月的"浴沸节"、清华的端午戏、中云的九月重阳戏,一年四季都有节庆要请戏班。一次演出持续的时间通常不少于三天,有时一次演出甚至超过五天七天。

乡村演戏是一件喜庆的盛事,出嫁了的年轻妇女要回娘家,四乡八坞的亲戚朋友要相互邀请。戏班一进村,戏台前就摆满了各家各户端来的木椅子长板凳,挑选最佳的位置。

早年演戏用火篮,即铁篮子里烧火照明。两盏火篮挂在戏台前,还有专人不时往铁篮里添柴。旷野中,草台上,挂上火篮,火光熊熊,加上台上神仙鬼怪、帝王将相随着锣鼓铿锵,手舞足蹈,确实别有一种情趣。

徽剧,就是其中之一。
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国家名录 徽剧

所属地区:安徽,江西

遗产编号:Ⅳ—29

诞生于徽州的徽剧,是"国粹京剧的鼻祖"、"中国第一戏之母"。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。2006年,婺源徽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旧时艺人喜欢把演出的剧目和演出时间,用油彩写在后台的墙壁上。如今的婺源有些祠堂里,还能找到当年搭建戏台留下的痕迹。明代中叶,南戏诸腔中"昆山腔"、"余姚腔"、"戈阳腔"传入安徽徽州、池州、安庆等地区后,很快与民间徽音俚语相融合,产生了以"滚唱"、"滚白"为特征的"徽州腔"、"池州腔"、"四平腔"、"昆戈腔",合称"徽池雅调"。

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,保存档案有753个。其内容从列国纷争、宫迁大事、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。徽剧的音乐唱腔可分徽昆、吹腔、拨子、二簧、西皮、花腔小调等类,在表演上具有动作粗犷、气势豪壮的特点,由于继承了安徽旌阳(今旌德)一带目连戏艺人的技艺。徽戏表演一直擅长武戏,有翻台子、跳圈、窜火、飞叉、滚灯、变脸等许多特技,并吸收民间武术如"红拳"等成为武打中具有特色的招式。

徽剧迄今,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。

18世纪末,在中国的南方活跃着一种叫“徽班”的戏曲班社,之所以叫徽班,是因为它们的后台老板是富甲一方的徽(州)商(人)。徽商乐于投资戏曲,因为戏曲是当时最吸引眼球的娱乐产业,在电影、电视剧还没问世之前,煲剧党们都在戏园子里头呆着。徽商借助戏曲不仅可以赚到人气,同时也给自己的闲暇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。

“四大徽班”进京

乾隆五十五年(1790),皇帝80岁圣诞,受邀庆圣的曹文埴就携招时享盛誉的“庆升班”,提前进京庆寿。精彩的徽戏使太后撤帘观看,御赐“徽班”、“徽戏好”赞誉,给予奖赏,使徽班在京声名鹊起,曹文埴由此成为推动“四大徽班”进京的先行者。

四大徽班进京后,各领风骚,“三庆的轴子,四喜的曲子,和春的把子,春台的孩子”誉满京城。在曹文埴父子及程祖洛等在朝官宦的支持下,“徽班”广纳众长,锐意进取,最终完成了徽剧向京剧发展的华丽转身,产生了名动天下的京剧。

徽剧 · 传承

无论是从弘扬传统文化艺术,还是延续老百姓的精神记忆上,传承和保护徽剧都是当代中华民族的使命。

前面介绍了这么多关于徽剧的“干货”后,你是否也想亲临其境地感受一下传统徽剧的魅力?那么接下来,大坛就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: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非遗展演版块的第一场演出,正是传统徽剧折子戏专场!

本次演出单位为安徽省徽京剧院,隶属于安徽省文化厅,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徽剧)项目代表性保护单位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(徽剧)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、省级非物质文化(徽剧)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。主要承担徽、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、人才培养、艺术创作、舞台艺术表演等任务,同时承担徽剧艺术的发掘、保护和传承工作,是展示徽剧、京剧为主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。剧院现有演职员工165人,其中一级演员21人,获得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4人,“文华奖”1人,“白玉兰”奖2人。

徽风古韵展风采,京腔京调唱未来,由安徽省徽京剧院带来的开场演出徽剧折子戏专场值得期待。
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