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中国工匠文化网!
健康中国
【如画•陕菜】西安“1983·申府米皮”
发布时间:2021-04-26


【如画•陕菜】西安“1983·申府米皮”



640.png


     1983年,西安户县(现鄠邑区)秦渡镇(简称秦镇)秦六村(合并后为秦中村)人王联盟和媳妇申菊侠,来到西安城南,以媳妇的姓氏起名,在建东街农贸市场创办了“申家米皮”,先摆摊、后进门面,经营正宗秦镇米皮,以及肉夹馍、砂锅等特色小吃。由于我母亲和小弟居住在和平门外的陕西省地矿局大院,距建西街和建东街很近的缘故,加之我们兄弟姐妹平常也喜欢吃凉(米)皮,因此很多年来,就有了经常到附近尽人皆知的味道最好、最有名气的建西街“吴家凉皮”和建东街“申家米皮”去吃凉皮或买凉皮回家吃的习惯。就是饭口时经常排长队,也要买他们家的凉皮吃,许多年来,“吃”心不改。 


640 (13).png

   来自秦镇米皮发祥地的王联盟,于1983年8月创办的“申家米皮”,至今在西安稳扎稳打已38个年头,可谓长盛不衰,屹立不倒,也能称得上是“老字号”了。由于建东街市场改造,加上王联盟的女儿和儿子都长大成人,已花甲之年的王联盟,去年就将“申家米皮”搬到了雁塔区“吉祥诚信商业街”北口东(吉祥路82号),改名为“申府米皮”,由女儿王欢继续经营。

640 (3)_副本.png

  我问王联盟为何要改名呢?他说,咱以前没有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,等我们灵醒过来想注册时,“申家米皮”早已被人家注册了,我们只好改名为“申府米皮”。老板王联盟同时还帮助儿子王乐在永松路过街天桥以东开了“王乐秦镇米皮”店,此店在2020年度陕西首届“最具口碑米皮店”评选大赛中,荣获冠军,可见已创办38年的“申府米皮”,肯定是“香浓、劲道、健康好味道”无疑。

640 (4)_副本.png

  由秦镇“申家米皮”一分为二的“申府米皮”和“王乐秦镇米皮”两个店,仍然经营凉皮类、肉夹馍类、面食类、汤羹类等三十多个品种。两店不仅是秦镇米皮的佼佼者,就是店里的肉夹馍,也是馍酥肉香、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、油香四溢、老少皆宜。

640 (2)_副本.png

   “申府米皮”品牌创始人王联盟的家乡秦镇,位于鄠邑区沣河西岸,曾经是陕西关中地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,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。秦镇这里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,气候温和,土壤肥沃,盛产优质稻谷。用这里出产的稻谷磨浆制成的米面皮子,以筋、薄、细、穰、光、香、辣、爽等8个特点而著称。

640 (14).png


    再说“申府米皮”所以好吃有名,也有辣椒油(油泼辣子)的制作很讲究的因素。秦镇人自称他们制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别人学不去的,所以秦镇米面皮的味道别人也就无法相比。“申府米皮”调食时,配以焯熟的黄豆芽或绿豆芽、芹菜或菠菜或黄瓜丝、油泼辣子、芝麻酱、芥末、蒜泥、酱油、香醋等调料。调制好的米皮,白中透红,红里透香,红艳艳,香喷喷,薄而细,筋而柔,软而嫩,爽而凉。吃起来酸、辣、筋、爽、凉,别有一番风味。

640 (1).png

   吃“申府米皮”,说秦镇米皮历史。西安人大都知道秦镇米皮是一道历史久远,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特色传统小吃,当属于陕菜系名吃。被大众广为认可的关于秦镇米皮的传说是,秦始皇在位时,秦镇附近有稻田十万亩。

有一年,关中大旱,沣河缺水,官府催逼纳贡大米,农民无法,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,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,无法向皇帝纳贡,农民们深恐惹欺君之罪。当时有位农民李十二,将新打下的大米用水拌湿之后,碾成米粉,和成糊状,然后倾倒在甑篦上蒸熟,切成条状,名为大米面皮子,献给秦始皇,秦始皇吃后,备加赞赏,命秦镇每年的贡品只献米皮,不献大米。

640 (2).png

    后来,李十二在某年正月二十三去世,秦镇一带的人们,每年正月二十三,家家户户都蒸大米面皮子吃,以纪念李十二。制作米皮的习俗与技艺,由此世代相传至今,成为陕西驰名的特色小吃,受到全国各地和海外食客的广泛欢迎和喜爱。



6401.webp.jpg


  中国陕菜网《如画·陕菜》《陕菜·名店》专栏主编,作家、摄影家,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和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,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副秘书长,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,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,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副秘书长,中国文化魂书画研究院副院长,陕西工运研究会特约研究员,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监事长兼网络信息部主任、西安诗书画研究会理事,西安市长安诗词学会理事等。

友情链接